手痒,沉寂已久的辩论之魂突然燃烧起来了。
一 辩题分析
第一个关键点是:辩题中“重启”的定义。
重启是个计算机术语,表示电脑运行关机后再开机。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,重启电脑对于当前资料的保存是不完全的。Mac 电脑重启后还能保留部分网页以及运行的程序,Windows 重启后基本等于从零开始。
因此我们说一键重启 2020,是否等价于我们不携带过完 2020 年的记忆再重新过一遍 2020。
因此我们说一键重启 2020,是否等价于我们不携带过完 2020 年的记忆再重新过一遍 2020。
因此我们说一键重启 2020,是否等价于我们不携带过完 2020 年的记忆再重新过一遍 2020。
重要的话说三遍。
从辩题的角度,我倾向于出题人认可“重启后还保留现在的记忆”。但是正方需要提早强调和拓展“重启”的定义,必须拿到先手优势。否则反方可以从容质疑“保留记忆”的合法性,正方“带着记忆回到过去能建立起信息优势”的任何立论会被反方以“跑题”的理由断掉节奏。
第二个关键点:是否愿意。
愿意/不愿意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判断,因为太过主观。一个尴尬的可能是,辩论的双方在不同战场上互相推进但无法形成交锋。从理性的角度,愿意不愿意可以引申为“利大于弊”/“弊大于利”,而从感性的角度又可以引申为“弥补过去的遗憾”/“不在意过去的遗憾”。如果两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自说自话,那么多辩论中最精彩的对决部分恐怕要流于形式。
二 正方观点:愿意重启。
正方的观点一定会扣着“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”来说,但是立论的高低会有不同。一个比较狭隘的论点是,回到过去用信息优势改善个人生活、获得个人成功。
辩论,说到底是为了争取中立的第三者。单纯“强调回到过去可以赚大钱”、“回到过去可以获得成功”,在获得第三者的层面上处于天然不利的地位:你赚钱,关我何事?因此从个人的角度立论,需要用“弥补悔恨”、“不留遗憾”等情感上的共鸣来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。
然而更好的做法是把信息的优势和国家的兴衰绑定起来,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。
“2020 年我们国家过的非常之不顺,年初的“新冠”、年中的“洪水”、年末的“蛋壳”,都是影响民生的大事件。那么我们带着现在的记忆能回到过去,是不是能找到一种途径减小乃至避免这些事情?
武汉封城是 1 月 23 日,如果我们能提前这个时间,中国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是不是能降低一个数量级?国家进行动员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就可以不用这么多?
6月份南方水灾,如果能从 1 月份起就开始准备应对这个事情,我们的人民是否就可以不用受这么大的损失,我们的军队也可以不用这么辛苦?国家能用更缜密的手段处理,让整体损失比现在能小的多?
11 月蛋壳暴雷,如果国家能提前上监管、堵住资金缺口,更从容的调解房东与租客的关系,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露宿街头,也不会有人绝望到跳楼?
如果真的能一键重启、回到 2020 年初,我辈平凡人也能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,何乐而不为呢?
诚然这个国家有很多不完美,但毕竟是我们生长的地方。作为共产党的儿子,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报效祖国,我求之不得。”
提升立论的好处有三点:
第一,相对于强调个人的成败,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占有更多的道义上的优势。反方反驳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道德陷阱的存在,否则会被正方会把“反方攻击立论”升级为“反方不顾国家大义”。
第二,把“重启个人的 2020”转化为“重启大家的 2020” —— 我回到过去可以帮助国家强大、国家强大可以使普通人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,这样更容易收获第三方认同。
第三,面对反方针对个人的质疑有更大的回旋余地。毕竟个人的生活随机性太强,依靠回忆获得今天的成功并不能阻止明天的失败。但是国家层面上发生的事情是确定而且可以预测的,对比起个人有更大的成功几率。
因此正方的立论层次如下:
第一,先手拿到”重启“、”是否愿意“的定义。
第二,把个人的重启和国家联系起来,获得第三者道义上的认同。
第三,提出对遗憾与悔恨的弥补,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。
三 反方观点:不愿意重启。
反方的“不愿意”相对于正方”愿意“有一定的驳斥优势,但是辩论获胜却不能只靠驳斥。面对正方的立论,反方一定要提出针对性的主张。
首先,反方一定会指出”重启“不代表完全继承现在的回忆,破坏正方的节奏。
其次,如果正反提升辩题的高度,那么反方需要也在国家层面予以应战。
我能想到的论点是:质疑“如果到了 2021 年怎么办”。靠回忆的信息优势获得成功,不能证明能力强大。如果用信息优势掩盖了能力上的不足,丢掉信息优势后一定会吃瘪。
一个现成的类比是,如果医学生用去年的试卷进行今年的毕业考试一定能拿很高的分数,但真的上了手术台容易引发医疗事故。套用到国家上,虽然 2020 年国家受了很多难为,但也靠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。如果 2020 可以依靠作弊的方式顺利度过,那么 2021 年是否会栽更大的跟头?毕竟慕容博常有而扫地僧不常有,靠机械降神获得的成果真的对我们国家有利吗?
这个时候反方就可以把正方所谓的“回到过去有利”转化为”眼前利益“和”长远利益”的矛盾,强调自己也是为了国家人民考虑,拉平双方的道德高度。
最后反方可能会联系下实际、强调“没有如果”、“人生没有重来 请珍惜现在”。但这个层面上反方不占优,因为“弥补遗憾”的心理更符合大众主流。如果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感情分,多多少少的会跑题、拓展辩题的外延。这方面看双方默契,如果反方纰漏不大而且煽情效果好的话,正方一般不会揪着小辫子不放。
反方的立论层次如下:
第一,质疑正方有关“重启”等辩题关键词的定义。
第二,提出“重启”是作弊,是为获得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短视。
第三,联系辩题,提出珍视现在、创造未来。
四 我的观点:不愿意。
个人意见,这个辩题的本质是讨论如何正视以及面对自己的过去。而我说“不愿意”,指的是“不愿意陷入对过去的回忆而无法正视现在”。
人活一世,肯定有那么几次“如果当时”的情况。说后悔啊遗憾啊都是轻的,那种痛苦和悔恨简直是无处安放。我自己就有很多次无能力的委屈,很长一段时间过的颓废。
后来是家人的帮助、再加上自己放平心态从零开始,慢慢走出来的。现在回头想想,那个时候只顾着回忆从前而自怨自艾、白白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,也是很令人惋惜的。
其实对于过去的怀念、现实的不满,本质上是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、自己和自己闹别扭。但是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是客观存在的,只有先正视自己的缺点,才有努力改过的机会。
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“轻松”二字,以前少年时期的快乐是因为有人(父母长辈)帮忙扛起了这份责任,现在是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了。
想透了这一层,也就不再纠结于过去了。我已经和自己和解了,所以也可以正视现在了。